2017年8月1日星期二

离开微信不容易

  首先,不得不承认微信是一款非常不错的应用,在聊天上不但支持文字还支持60秒语音,在今天看来这已经是所有即时通信工具的标配,但在智能手机刚开始普级时,这个功能还是很吸引人的。朋友圈也很有特色,熟悉的朋友可以分享照片,各种信息,转发各种有意思的新闻、视频等,这其实把facebook的一部分功能包含进来了。红包是一个创新的功能,特别是抢红包,在一个朋友或者同学群里只有抢才有意思,抢到一分钱的都高兴,这也让很多人对钱在数字上的量级发生了转变,超过一元的都是大包。再有就是公众号了,类似一个个人定制的频道,有购物、有新闻、有娱乐、有学习,还可以打赏作者。

  可以说微信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最明显的一点是有了微信之后大多数人都不再通过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发送短信了,因为每条短信一毛钱,微信不但免费还可以发送语音,这样倒逼着运营商将短信免费了,还有漫游费、长途费一类的。这就是市场的力量,微信的出现推动了市场的变化与进步,那些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制定都会慢慢消失。还记得若干年前有关于取消漫游费以及长途费的争论,民众支持降低费用,运营商当然不愿意放弃他们的大蛋糕,举出各中理由告诉民众免费不如收费,逻辑之奇特前所未有。这种冲击与改变还在继续,很多人都使用微信的语音和视频功能,所以我相信打电话的人越来越少了。

  微信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先说好的一面,这就是人们沟通越来截止便利了,连上了年纪的人也要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和微信,发语音、发表情,这样才能和远在外面的子女沟通,从某种角度来说在中国微信促进了智能手机的普级。红包这个传统的东西搬到微信后出现了新的生命力,它让庆祝生日、节日多了一种方式,再就是微信支付,线上线下都可以使用,不带钱包也不是大问题了。可以毫不掩饰的说微信在功能设计、软件开发、市场运作等各种方面都是成功的,相当成功。

  微信成功了,但微信是完美的或者接近完美的吗?显然不是,我觉得有这样几个方面。

  微信打造的是一封闭的圈子

  我们处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精神就是资源共享,资源包括很多,新闻、资讯、教程、软件源代码等,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并感觉到互联网在过去几十年对人类社会的改变,这种改变就离不开资源的共享,这里的共享并不是指免费,而更多的是指更容易的获取到信息。Google的成功也主要是因为了Google加速了资源和信息的流动,帮助你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的找到对你有用的信息。而微信在某些方面正好相反,如果说朋友圈中的信息是相对有范围的话,那么公众号无疑是让更多的人得到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效范围只在微信的生态圈儿中,出了这个圈儿就无法看到了,这也就阻碍了信息的传播与流动。

  微信的通信是不安全的

  很多人会说哪有绝对安全的软件,没错,安全是相对的,这里指的不安全是指微信的通信是不加密的,技术层面上来讲别人是可以看到你的通话内容的,另一方面就是微信的后台对某些部门是公开的,所以任何人的通话记录都可以被查看。这就好象两个在一个房间里说话,但内容被别人听走了,有些话总是不方便对外人讲的,这一点每个行业都有其需要保密的内容。

  微信的粘性

  社交软件都有粘性,这种粘性是软件所必须的,否则你的软件就没人用了。在国外最有粘性的可能就是Facebook和twitter了,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微信了。什么是粘性呢?每天早上你起来总要先看一眼微信,看什么有什么东西可看,群里有没有新内容。出门若是没带手机,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有没有留言;朋友和家人人聚餐的时候不是和面对面的人说话,而是和手机里的人说话,这些都是粘性的体现。它是微信的问题吗?不完全是,更多的是我们自身的问题,试想一个场景,假如你每半年回家看一次父母,到了家的时间不是跟父母聊天,而是捧着手机,聊着微信,父母的感觉会怎样?同时这也引发一个带有哲学性质问题的讨论,是你支配手机,还是手机支配你?

  

  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讲,这些都不是问题,他们很享受微信带来的便利,也有人象我一样开始认识到这些问题,比如有人建议微信可以设定关闭语音的功能,因为工作时或者很多情况不能听语音。我尝试着离开朋友圈快有半年多了,不再发任何东西了,刚开始挺难,象少了什么一样。但是当我重新回到博客的世界后我发现好了很多,因为写一篇长一点的博客并不是很费时间,而且能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说清楚,即使是说旅游也能很好的描述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几十个字的朋友圈就很难做到了。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写博客来记录一下生活,他们需要的正是象朋友圈这样的快餐。

  

  所以我说,离开微信不容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人生没有undo - 2018意外记

   不幸的一天    2018年1月13日是个星期六,天气不错,我们决定去滑雪,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又来到了Eldora,一个我们经常来的,离家比较近的滑雪场。还没进入滑雪场就看到工作人员开始分流了,因为滑雪的人太多了,我们就被劝了回去,但掉头后开了一个路口又感觉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