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八一这个节日已经渐渐离我远去了,毕竟已经脱了军装十几年了,要不是以前的战友在微信的群里和朋友圈里祝节日快乐,已经快想不起来八一是个节日了,在那些热热闹闹的祝贺中还是会沟起一些回忆的。
只在部队过了一次八一节,对于一个近十年的军旅生涯的人来说,也挺难得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在院校的原故,八一也正是院校放假的时间,也就没人考虑到我们这些学员和教员了,教员的时候还有两百元的过节费,学员的时候可就什么也没有了。那一年因为了留下来培训,所以赶上了八一,当地也有劳军,当时叫慰问,不记得是地方上哪个单位了,给我们队送的电视、音响,当时的还感觉还是不错的。在部队唯一特别的就是会餐,加了几个菜,还有啤酒,越是在这种喧嚣的时候,我越会感到孤单,会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又不想,当然也不能表现出来,有点象社交恐惧症,感觉还不如平时正常的时候好。在部队养成的习惯是不喜欢过节,越大的节日越不喜欢,因为过节时要战备,战备也分几级,我们经常是打好背包待命,去卫生间都需要报告的,刚开始总感觉有自己吓唬自己的感觉,可这也是部队的特性决定的,不能说是错误的。
前两天看了个手机拍摄的视频,某地八一的慰问演出里出现了钢管舞,表演者穿的不算多。这挺让我惊讶的,社会的进步太快,让我都有些跟不上了。如果单纯从舞蹈的角度来说,钢管舞是一种不错的舞蹈,难度挺大的,将舞蹈和体操,甚至是杂技结合到了一起,对表演者是个挑战,所以是一种不错的锻炼身体的舞蹈。但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来讲,钢管舞通常与色情联系到一起,在电影里也是在夜店,酒吧和一些特种行业的场所才能看到,表演者也都穿着很性感。虽然不可否认社会进步了,但其背景多数人都是知道的,是否有色情的元素在也主要看表演者穿的多少,如果表演者身着棉袄, 棉裤,我倒是看不出来色情的节奏,这也确实是硬功夫的表演。但是如果表演者穿的很少,比基尼,三点式,外带半透明或明的衣服,那就另当别论了。
离开部队的时间越久,对有些事情就越来越远,看法也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毕竟环境对人的影响还是挺大的。比如以前参加演习的时候,部队搞了很多活动,写决心书啊,到处贴标语啊,还有突击队什么的。我对演习场里到处的红旗以及参演人员带红袖标很不理解,在我理解演习就是用来检验部队战斗力的,参演人员应当以面对实战的精神和心理来参加演习,显然实战的战场上是不会让你到处插红旗的,醒目的红袖标也只会帮助你成为敌人首选的靶子,这都不符合实战的要求。还有那决心书、标语其实很浪费时间的,可是政工干部就这样要求,不然如何体现政工干部的作用呢。还记得有个随演的军务参谋说,演习就是给领导看的,要好看,好看就成功一大半了。想想也不无道理。
九十周年了,这支部队的历史值得好好学习研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