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6到2016整整二十年,对于我们这些高中同学来说,有充分的理由让我们聚一下,毕竟人这一辈子也没几个二十年。
2013年那个聚会也叫二十年,那是入学二十年的聚会,这次是毕业二十年的聚会,从宣传的角度来说这更容易让受众接受。因为工作关系在外工作了一年,我也没时间和能力遥控这个聚会的组织,张罗了三次了,也该歇歇了,家里领导总说我能得瑟,得瑟了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三次。庆幸的是我的同桌主动站出来组织这个聚会,对于聚会日期的讨论也经历了一些讨论,大部分同学希望可以放在暑假中,这样就可以带着孩子去大连参加聚会,这样也能顺便带着孩子去这个北方的滨海城市玩上一玩,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想法,因此聚会的日期初步定在七月的下旬,其实那时我就知道,这个聚会我参加不成了。之后和同桌聊天说到一些聚会的事情,无意中我说到了我回国的日期和回来的时间,当时同桌就要改日期,我当然反对因为我一个人的行程而修改日期了,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一起来看到群里的数百条聊天,同桌已经宣布把聚会的日期改成七月一日至三日了,而且没有讨论的余地,没有公布原因,我相信她在私底下和一部分同学做了沟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我一方面很感动,为了让我参加这个聚会,同桌把日期给调整了,另一方面我也不安,因为我一个人影响了这么多人,还有惊讶,惊讶我的同桌是那么一个温柔的女生做起决定来竟然会有如此坚决的时候。感谢同桌的坚决,我又可以参加这次聚会了。
我非常珍爱高中那段日子,值得回忆的人和事也很多,也曾写过一些文字来纪念那匆匆流过的三年,但那都不足以还原那三年,写些文字记录下来的原因是怕遗忘,年龄越大这种感觉越强烈,有些人和事会一点点的变淡,但当看到那时的文字和相片,又会清晰起来,当然,我也十分享受时不常的翻翻自己的记忆,想想那些曾经美好的、欢乐的、有趣的甚至有些尴尬的瞬间。还有一个原因让高中的记忆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那三年是过一个正常人的求学生活,而上军校那四年的经历让我感觉我远离了正常的生活,每天都训练、站岗、伙食好坏之间纠结,学习只有到了期末才是个问题。我曾经自认为四年的军校生活外加军校教员的身份足以让我的军旅生涯看上去还不错,当我脱掉军装重归一个普通人(或者说正常人更合适)的生活后,我有了不同的发现,时不常的急躁、高嗓门、情绪控制不好这些在部队所养成的习气让我看到了我变成了一个我不愿意看到的自己。
高中的生活是相对宽松的,自由的,虽然有学习的压力,但趣事依然很多。高二时逃课比较多,逃课也没干别的,基本上都是去打篮球了。还记得第一次正式比赛时十分紧张,两班对垒谁也不服谁,外加上场地外一圈男女拉拉队,结果就是这样的比赛中因为紧张,换了场地之后抢到球之后兴奋的往自己的场地跑,张磊还在后面喊快点快点,当然这时就听到哨声了,每次打球想到这事儿,我都会想到熊猫阿宝的表情。同桌特别体贴,经常在晚自习前帮我把杯子打满水,打球回来可以饱饱的喝个过瘾。晚自习也是百态的,有努力学习的,有装做努力学习的,有真问问题的,有借问问题跟女生说话的,有借讲问题跟女生说话的,有睡觉并且哈喇子流一地的,有小声聊天的,有看小说的,有想梦中情人的,有上着自习喝醋的......
我很喜欢同学聚会,感觉很轻松,不需要有顾虑,在北京和张徐两家的时常小聚让我习惯于这种状态,象一家人一样。但聚会也有让我恐惧的,那就是喝酒,我几乎所有关于酒的记忆都不太好,小时候见过喝多了耍酒疯的,打老婆骂孩子;在部队开始了不得不喝的日子,战友喝多了躺在床上象喷泉一样的井喷;我也喝多过,回家抱着马桶吐,父亲看了后摇了摇头,默默的给我泡了壶茶,夏天喝多后醒来,凉席上有数十只被我压死的带血的蚊子。后来我深刻的意识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那就是酒量不行,所以我决定不喝,这是最彻底的解决办法,也免得给我闺女留下不好的印象。但同学聚会上一点也不喝,我自己也感觉有些说不过去,难点是怎么掌握这个量,少喝一点还可以,所以聚会出发前我自己的预期是二两白酒,最多三两。结果聚会的第一顿晚餐的第一杯酒在徐平的推动下,一口就喝下去三两多,这完全超出我预期的总量,看着老楚、张磊、张强、文焕等泛难的表情(玉鑫和国华没泛难,小狮子还没反应过来),一口干了有点多、有点快,后面还得喝呢,不喝很没面子,人家一女生都喝了,为了面子不得不喝。我也纠结,喝了,我今天晚上就废了,少喝肯定不行,要喝就得干了,不喝就得被骂成狗一样,所以我就得在喝成狗一样和被骂成狗一样之间做一个艰难的选择。我不想一年后的今天或者若干年后我对这个二十年聚会的记忆就是喝酒,并且喝到断片儿,所以我选择了被骂成狗一样,果然在他们喝完之后,我就成了靶子......,当然这也这为这次聚会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在把我这个靶子打得千疮百孔之后,还是放过了我,否则也没有今天的回忆了。
组织聚会有很事情要做,时间、地点、住宿、餐饮、活动安排等,头絮也很多,但这些都不是最纠结的,对于聚会的组织者最纠结的是能有多少同学参加,我相信我的同桌应该是有同感的。参不参加聚会有很多因素,有时间不合适的,有地点不合适的,有工作忙的,有岗位重要走不开的,我尽力去参加每一次聚会,以往每次聚会结束后我都知道下次还会有我,可这一次不同,我不知道下一次我还能不能参加,一万几千公里的距离、二十四小时的路程再加上签证的限制让下一次变得很遥远。所以,我很感谢同桌和大连同学的组织,感谢参加聚会的同学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