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星期一

霾生活

  我开始有些怀念2008年那段日子了,过了冬天,春天来的时候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每天来回30公里,不但没觉得累,还骑得很有兴致,一年下来骑了四千多公里,准确的说也没到一年,就是春天到冬天之前的这段日子。媒体上整天倡导低炭生活,但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实际打措施鼓励骑车这种低碳出行的,除了偶尔找几个名星做做秀。北京有些路段没有自行车道,有的路段有,但修的很不平,骑在上面跟按摩似的,无论骑在哪条车道(包括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都经常被机动车挤,最重要的是没丢过自行车都不算来过北京。那时候骑车是不需要戴口罩的,尽管也有汽车尾气的影响,但比现在好多了。还记得那一年奥运会的时候有个外国运动员来北京参赛时戴着黑口罩下飞机的,然后被我们的媒体好一顿批评,我们也认为外国人太娇情了,北京多好啊!

  日子还可以再往前推一些,2000年的时候。那是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刚开学就是单兵战术课,整天在地上练各种匍匐前进,陪着我们的是沙尘暴,每天训练回来后脸上,作训服内都是沙子。在永定河谷训练的时候也赶上沙尘暴,教员在沙尘暴中给我们讲了20分钟,然后撤了,这二十分钟里我们坐在河岸上一动不动,脚已经被沙子盖住了。那时我们心里默默的想如果之前北京申办成了2000年的奥运会,怎么办?事实上我们想的太多了。

  然后呢?到了今天,我发现好象还不如那个时候。2000年的时候虽然有沙尘暴,可是空气中没有烟的味道,我们还能看到蓝天,白云。以前我不怎么认识的那个字-霾,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刚开始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怕,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国家的大使馆发布PM2.5数据,PM2.5又是什么呢,Google一下竟然是可怕的惊人,原来也就是可以直接进入我们肺里的小颗粒,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霾,它让我们从一个量化的角度认识了霾。现代汉语词典里这样解释的“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通称阴霾”。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应该感谢这个大使馆还有微博上那几个大V每天都转发这样的信息,是他们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让我们开始学习关注环境,保护自己。

  从霾进入我的生活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它不但没减轻或远离我们,还有死缠着我们,坚持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一直陪着我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有了霾之后,也不敢骑自行车了,曾经尝试着骑过几天,结果是嗓子痛,回家一洗脸,水都是黑的,再骑下去很可能在肤色上跟非洲兄弟有一拼了。一般到这个时候就轮到各种砖家出场了,起初砖家们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可当听了若干种论点之后,似乎怎么治雾霾不是首要问题,解决砖家们的智商倒成了首要问题。我书读的少,你们不要骗我!有鸡汤式的砖家,那意思好象是说假如你闻了臭脚,要辩一辩里面是汗味多一些还是咸味多一些,这样生活才有乐趣。有军事砖家说霾可以保护我们,防止被侦察。略有军事素养的我也知道,即使敌人要占领你的土地,那也得有价值啊,不清洁的空气和水,人家占来干嘛?治理?那不是成了雷锋了嘛,而且还是国际雷锋!而且很有可能在人家占领之前,我们自己已经了结了自己。有的砖家说是汽车过多造成的,所以限购,限行,似乎有些道理。可是问题又来了,都限购限行了,为什么不见空气好转呢,每天观察PM2.5的报告,为什么北京的后半夜PM2.5还那么高,有时还在上涨?后半夜开车的人应该少了才对,污染也应该随之降低。为什么北京到西安一千多里的路上都污染那么严重呢?还有人说是烧秸杆造成的,难道夏天和冬天都有人烧?我开始有些怀疑小学学过的那些知识了,我感觉自然课的老师严重欺骗了我。

  这几天最让我困惑的是霾已经可以预报了!我脑中忽然出现了本山大叔拉着范围的手说,恭喜你都会抢答了。雾是一种自然现象,在空气温度大,无风的情况下容易形成,你能预报雾我还可以理解。但现代霾更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你能预报人为行为,却不能预防和解决,就很不容易理解了。这似乎在告诉我,其实你知道产生霾的根本原因,但你就是不管。其实即使是这样,我也没办法。

  霾生活,霾藏了生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人生没有undo - 2018意外记

   不幸的一天    2018年1月13日是个星期六,天气不错,我们决定去滑雪,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又来到了Eldora,一个我们经常来的,离家比较近的滑雪场。还没进入滑雪场就看到工作人员开始分流了,因为滑雪的人太多了,我们就被劝了回去,但掉头后开了一个路口又感觉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