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6日星期四

祭奠我那逝去的付出

  2012-1-15 情人节刚过

  早起,天有些阴,把昨天晚上从单位带回来的私人物品从包里拿出来,再带着空包去单位,继续往回搬东西,看着那些放在单位有些年头的东西,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淡淡的感伤。

  九点以后,跟施同学商量了一下,晚上请同事们吃顿饭,坐在一起聊聊天,施同学发的通知中开始还问大家晚上有什么事儿吗,语气接着一转让有事儿的都错开,这通知发的也忒霸道了些。看着大家在QQ群里你一句我一句的,那种感伤又出现了,但愿晚上聚餐时别太感性了。

  下班后,大家三三两两的去附近那家烤鱼,虽未饮酒,但席间相聊甚欢,跟每一个人碰杯的时候我都会想到他(她)与我共事这些年一连串的事情,那些曾让我感动的、惊讶的、、不解的、困惑的、开杯的……,昏暗的灯光下那一幕幕浮现、闪过,慢慢的一切都会变成过去了。

  我真心的祝你们越来越好。

 



  巧的事情总是往一起赶,要离职了,经常看到一些相关话题,颇有感触。

  李开复在微博上谈了些微软和Google相关的话题,最后说到“……不过留人总是靠授权信任感情奖赏”,“授权、信任、感情、奖赏”八个字,仔细的读了几遍忽然感觉这就是真理啊,跟自己对比了一下,几乎一个都没占上。首先说授权,作为部门经理,我应当有一定的权限去处理相关的事情,特别是一些技术问题,而不仅仅是在谁谁谁请假条上签个字而已。当我不能确定的做决定时,我需要更上一层的帮助,帮我做一个明确的决定或者给我指明一个方向,不过这好象是一个奢求。没有授权也就很难谈得上有信任,这一点感触更深,特别是去年在做工程运行相关的工作时候,开发团队最需要的是一个清晰、准确的需求,需求没描述出来却得了领导要参与架构设计的结论,我当时就在想我和我的开发团队没有能力做架构设计吗?非也,信任问题。没有了信任自然也就没有了感情,开会也就多了争吵,有些甚至是不必要的,有些是带情绪的。奖赏就更别提了,在一个不是用制度约束的环境下,奖赏基本上是靠领导的心情和个人的观点,而不是看你付出了多少和你做到了什么。

 

  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一个值8000元的人,就别讨价还价只愿付他7500元。 即使省下了500块,实际上却凉了他的心,一有更好的机会,人家拔脚就走。相反,痛痛快快付他10000元,他会拿出两倍的能耐为你卖命干。记住,宁可花两个人的钱去招一个好人,也不要用一个人的钱去招两个差人。很浅显的道理,国内企业却没几个能考虑到。”,看到这段话很有同感,立马转发给了刘同学,回复我说这就是在说他。当年刘同学涨工资时就是因为500元钱讨价还价,砍了数个小时,最后刘同学败下阵来,放弃了那500元钱,不过也象留下了心里阴影。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其它的公司跟他联系,待遇更丰厚一些,刘同学除了对这个实施敏捷的团队很留恋外,连工资都没怎么谈就很坚决的走了,就这样和我配合最好,极具互补性的一个同事走了。这样一个具有行业背景、逻辑清晰、思维严密、具有很强工作能力的一个人我们都留不下,我们还能做什么,我坚持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反复的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但一直没找到答案。我一度想放弃,可多少有些不舍这个一手带出来的团队,我们从瀑布式的开发一步步走过来,想起他们即将实施敏捷之前的兴奋与期待,成功后的满足,不由得感觉付出还是有价值的,所以就这样坚持着。

 

  简单回顾一下这三年。

  2009年4月回来的,一直到12月份都是我一个人在工作,没有团队合作,也没有配合。10份之前一直在做需求分析和整理,反复分析之后发现当前团队对未来的认识偏差极大,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能统一认识,这个人应该具有一些思想家的特质和实践家的能力。所以在9月份果断的结束了需求分析工作,并成功的要了一个人-刘同学,但刘同学直到12月底才到位,所以这一年是独立工作的一年,几乎是自己在给自己做计划,向着那个虚的目的标努力。

  2010年终于形成了一个两人团队,庆幸的是在3月份又有了施同学的加入,终于形成了一个三人团队,我们可以开始敏捷了。在施同学之前还发生个小插曲,印象很深。施同学之前进入团队的是另一位同学,在共事了两周左右离开去做项目了。第二周的周三左右该同学拿一本很厚的技术资料在看,到了下个周一该同学跟我说副总找他去做项目,他要做项目去了,不在这儿干活了。我瞬间石化,无语,想不通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人能这样办事。那本很厚的资料是所做项目的标书。个人兴趣喜好与正常职位调动本无可厚非,但这都应该有规范的流程,老总副总,总得有个带总的提前知会我一下吧,也好让我做后面的工作计划和安排。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小苍蝇着实恶心了一把,说到底还是公司不规范,可以说是中国特色了。我们三个人的小团队一直工作到11月份才发生变化,这期间我们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实施了敏捷,我们发现在这种方式下工作,目标清晰了很多,工作灵活了很多,我们也在这几个月中顺利的搭建了Nexus平台的原型。与此同时开发团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他们基于传统的开发方式,开发人员还要写需求文档,部分开发人员在很努力的写了三个月的文档还不被批准的情况下失去了信心,部门经理和领导的分歧日益突出,最后选择离职。11月份开发团队与我们三人小组合并,可以有更多的人参与敏捷了。到年底之前对团队进行了初步的敏捷培训,申请测试和产品需求部门配合,一切按步就搬的进行。2010年的年终总结会上我对开发部承诺2011年不加班。

  2011年是敏捷路上开始学会走的一年,从试点敏捷到全面敏捷。这一年也是矛盾最多的一年,因为排优先级的问题争论过,至今未有统一意见;因为人员分配的问题争论过,从而引出了五吨水和十吨水理论;因为文件存储争论过,引出为什么要还原成对象的问题;因为user story写的太抽象了,引发了对敏捷流程的怀疑和再思考;在这一年里能想起来的几乎都是争论以及由争论引出来的各种理论,曾一度有失眠的迹象。特别是在刘同学离职之后,困惑、重新审视、再评估,我走敏捷到底是对了,还是错了。12底的一个会终于让我下定了决心,我发现这一年来的坚持、付出,换来了更多的怀疑、问题、否定,也是该放弃的时候了。庆幸的是放弃后我发现我可以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我这一年所做过的,从团队成员那里听到了他们真实的敏捷感受,证实我这一年做的是正确的。得益于敏捷不加班的承诺在这一年里我做到了。在2011年里我付出的比以往更多,正面的回报却很少,想想很不是滋味。

 

  那些付出都过去了,祭奠一下,不用满怀感伤,其实阳光很明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人生没有undo - 2018意外记

   不幸的一天    2018年1月13日是个星期六,天气不错,我们决定去滑雪,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又来到了Eldora,一个我们经常来的,离家比较近的滑雪场。还没进入滑雪场就看到工作人员开始分流了,因为滑雪的人太多了,我们就被劝了回去,但掉头后开了一个路口又感觉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