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7日星期五

环青海湖时的我

  昨天提前了两个小时下班,结束了在老东家最后的一个工作日,被一些小事雷的里焦外嫩的,无奈,只好学会无视一切。

  早回家去幼儿园接女儿,到时候已经五点多了,一些小朋友已经被接走了,到的时候看见老师带着女儿和另外一个小朋友,女儿看我第一句话就是“我要找妈妈”,接着就哭了,老师看着我笑,那叫一个尴尬啊,不过也怪不得女儿,每天上下班打卡,不请假基本上没有机会接女儿。为了怕这种情况出现,我在五道口城铁那儿还特意买了杯奶茶用来哄女儿,没想到还是这种结果,奶茶也没用上。上了车没两分钟女儿就不哭了,还吵吵着要吃棒棒糖,哭笑不得啊。

  结金豆做了个相册,向张强同学要相片,顺便把我在青海湖时的相片也传了过来,带着相机去青海湖,除了拍风景就是给别拍了,都快忘了自己是什么样儿了。

 

  这张是从西海镇出来,骑到日月山上的情景,第一天准备工作做的不够好,没想到爬日月山,结果出来没多久就遇到了上坡,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还好不是特别的长,体能也足够好。



  从日月山下来,远远的可以看到蓝蓝的青海湖了,下坡时放坡格外的过瘾,创造了62km/h的极速。

  环湖东路上看到的沙山。

  穿着半袖是一大失误,被晒的不行。

 

  中午吃饭,在一藏民的餐馆,脱下骑行帽头发已经成这个样子了,大家说我跟传说中佛的头型挺象的。

  午后继续前行,遇到了大片金黄的油菜花。


  环湖第三日,天气一直是阴或雨,不得不武装的严严实实的,刚开始还挂着相机,后来有雨相机只得放包里了。




 

  还清晰的记得环湖时路边的藏民喊加油,路过的汽车放下车窗高喊着“好样儿的,加油!”,那种感动在瞬间转化为动力,象打了鸡血一样。回想起来很有味道,值了!

2012年2月16日星期四

祭奠我那逝去的付出

  2012-1-15 情人节刚过

  早起,天有些阴,把昨天晚上从单位带回来的私人物品从包里拿出来,再带着空包去单位,继续往回搬东西,看着那些放在单位有些年头的东西,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淡淡的感伤。

  九点以后,跟施同学商量了一下,晚上请同事们吃顿饭,坐在一起聊聊天,施同学发的通知中开始还问大家晚上有什么事儿吗,语气接着一转让有事儿的都错开,这通知发的也忒霸道了些。看着大家在QQ群里你一句我一句的,那种感伤又出现了,但愿晚上聚餐时别太感性了。

  下班后,大家三三两两的去附近那家烤鱼,虽未饮酒,但席间相聊甚欢,跟每一个人碰杯的时候我都会想到他(她)与我共事这些年一连串的事情,那些曾让我感动的、惊讶的、、不解的、困惑的、开杯的……,昏暗的灯光下那一幕幕浮现、闪过,慢慢的一切都会变成过去了。

  我真心的祝你们越来越好。

 



  巧的事情总是往一起赶,要离职了,经常看到一些相关话题,颇有感触。

  李开复在微博上谈了些微软和Google相关的话题,最后说到“……不过留人总是靠授权信任感情奖赏”,“授权、信任、感情、奖赏”八个字,仔细的读了几遍忽然感觉这就是真理啊,跟自己对比了一下,几乎一个都没占上。首先说授权,作为部门经理,我应当有一定的权限去处理相关的事情,特别是一些技术问题,而不仅仅是在谁谁谁请假条上签个字而已。当我不能确定的做决定时,我需要更上一层的帮助,帮我做一个明确的决定或者给我指明一个方向,不过这好象是一个奢求。没有授权也就很难谈得上有信任,这一点感触更深,特别是去年在做工程运行相关的工作时候,开发团队最需要的是一个清晰、准确的需求,需求没描述出来却得了领导要参与架构设计的结论,我当时就在想我和我的开发团队没有能力做架构设计吗?非也,信任问题。没有了信任自然也就没有了感情,开会也就多了争吵,有些甚至是不必要的,有些是带情绪的。奖赏就更别提了,在一个不是用制度约束的环境下,奖赏基本上是靠领导的心情和个人的观点,而不是看你付出了多少和你做到了什么。

 

  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一个值8000元的人,就别讨价还价只愿付他7500元。 即使省下了500块,实际上却凉了他的心,一有更好的机会,人家拔脚就走。相反,痛痛快快付他10000元,他会拿出两倍的能耐为你卖命干。记住,宁可花两个人的钱去招一个好人,也不要用一个人的钱去招两个差人。很浅显的道理,国内企业却没几个能考虑到。”,看到这段话很有同感,立马转发给了刘同学,回复我说这就是在说他。当年刘同学涨工资时就是因为500元钱讨价还价,砍了数个小时,最后刘同学败下阵来,放弃了那500元钱,不过也象留下了心里阴影。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其它的公司跟他联系,待遇更丰厚一些,刘同学除了对这个实施敏捷的团队很留恋外,连工资都没怎么谈就很坚决的走了,就这样和我配合最好,极具互补性的一个同事走了。这样一个具有行业背景、逻辑清晰、思维严密、具有很强工作能力的一个人我们都留不下,我们还能做什么,我坚持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反复的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但一直没找到答案。我一度想放弃,可多少有些不舍这个一手带出来的团队,我们从瀑布式的开发一步步走过来,想起他们即将实施敏捷之前的兴奋与期待,成功后的满足,不由得感觉付出还是有价值的,所以就这样坚持着。

 

  简单回顾一下这三年。

  2009年4月回来的,一直到12月份都是我一个人在工作,没有团队合作,也没有配合。10份之前一直在做需求分析和整理,反复分析之后发现当前团队对未来的认识偏差极大,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能统一认识,这个人应该具有一些思想家的特质和实践家的能力。所以在9月份果断的结束了需求分析工作,并成功的要了一个人-刘同学,但刘同学直到12月底才到位,所以这一年是独立工作的一年,几乎是自己在给自己做计划,向着那个虚的目的标努力。

  2010年终于形成了一个两人团队,庆幸的是在3月份又有了施同学的加入,终于形成了一个三人团队,我们可以开始敏捷了。在施同学之前还发生个小插曲,印象很深。施同学之前进入团队的是另一位同学,在共事了两周左右离开去做项目了。第二周的周三左右该同学拿一本很厚的技术资料在看,到了下个周一该同学跟我说副总找他去做项目,他要做项目去了,不在这儿干活了。我瞬间石化,无语,想不通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人能这样办事。那本很厚的资料是所做项目的标书。个人兴趣喜好与正常职位调动本无可厚非,但这都应该有规范的流程,老总副总,总得有个带总的提前知会我一下吧,也好让我做后面的工作计划和安排。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小苍蝇着实恶心了一把,说到底还是公司不规范,可以说是中国特色了。我们三个人的小团队一直工作到11月份才发生变化,这期间我们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实施了敏捷,我们发现在这种方式下工作,目标清晰了很多,工作灵活了很多,我们也在这几个月中顺利的搭建了Nexus平台的原型。与此同时开发团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他们基于传统的开发方式,开发人员还要写需求文档,部分开发人员在很努力的写了三个月的文档还不被批准的情况下失去了信心,部门经理和领导的分歧日益突出,最后选择离职。11月份开发团队与我们三人小组合并,可以有更多的人参与敏捷了。到年底之前对团队进行了初步的敏捷培训,申请测试和产品需求部门配合,一切按步就搬的进行。2010年的年终总结会上我对开发部承诺2011年不加班。

  2011年是敏捷路上开始学会走的一年,从试点敏捷到全面敏捷。这一年也是矛盾最多的一年,因为排优先级的问题争论过,至今未有统一意见;因为人员分配的问题争论过,从而引出了五吨水和十吨水理论;因为文件存储争论过,引出为什么要还原成对象的问题;因为user story写的太抽象了,引发了对敏捷流程的怀疑和再思考;在这一年里能想起来的几乎都是争论以及由争论引出来的各种理论,曾一度有失眠的迹象。特别是在刘同学离职之后,困惑、重新审视、再评估,我走敏捷到底是对了,还是错了。12底的一个会终于让我下定了决心,我发现这一年来的坚持、付出,换来了更多的怀疑、问题、否定,也是该放弃的时候了。庆幸的是放弃后我发现我可以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我这一年所做过的,从团队成员那里听到了他们真实的敏捷感受,证实我这一年做的是正确的。得益于敏捷不加班的承诺在这一年里我做到了。在2011年里我付出的比以往更多,正面的回报却很少,想想很不是滋味。

 

  那些付出都过去了,祭奠一下,不用满怀感伤,其实阳光很明媚。

2012年2月2日星期四

2012春节自驾征山西-五台山

  五台山 之前听过最多关于五台山的故事是来源于《鹿鼎记》,韦小宝上了若干次的五台山,还去了清凉寺,但影视剧中的五台山和现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特别是香港的影视剧内景较多,而亲自到了五台山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从悬空寺出来已经中午了,没有回浑源县吃午饭,直奔五台山,我们走的北线,沿S203南下,后进入240省道,再进入S205,最后到达五台山,盘山路比较多,130多公里的路走了近三个小时。北部一座山顶积雪相当厚,由于快速的上山和下山,耳朵开始出现了不太适应,还好海拨下降后不适状况就消失了。下山后一查北部的那座高山海拨有三千多米,难怪积雪那么厚并且出现不适反应呢。下了山没多久进入风景区北门,收费,190元/人,门口有带客的,100元/人。

  台怀镇在修路,路极不好走,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底盘低的车相当不利,这时看到一个个从身边超过去的SUV那叫一个羡慕啊。本来我们打算去五台人家的,在网上查的,带客的给我们推荐了另一个宾馆,看了一眼感觉还可以,要价180,后砍到150元,我们就住一个晚上,所以也没太挑剔就住下了。下午还有一些时间,我们计划去看一些比较近的寺庙。宾馆的老板娘出来,“热情”的要给我们导游,并且免费,还可以座他们的车,老板娘自称居士。我们没坐他们的车,但荐于老板娘的热情,我们还是让她随我们同行了,结果老板娘把我们带到一个开车还要十多分钟的寺去了,周围也没别的建筑,寺不大,倒是有一个挺大的佛,可是一进去给人一种感觉这寺怎么好象被承包了似的,老板娘还神经兮兮的不让拍照,说拍了不好什么的话。懒得理她,心想有什么不好的,佛家以宽容为本,会不让你拍个寺庙的照?我又没进大雄宝殿去拍。后来张强查地图发现显通寺、塔院寺什么的离住的地方都不太远,干嘛来这里啊,对老板娘的印象迅速下降,并将其视为托儿。

  从那个不知名的寺下来,我们去了菩萨顶,在五台山的攻略上说菩萨顶是来五台山必来的寺院之一,上来一看果然颇具规模,也是内台最高的寺庙了,可俯看台怀镇,寺内很多的香炉、法器上均写着香港某某集团捐赠的字样,据导游说是某香港人在此许愿,很灵,后还愿时还的。
  据说是五台山最高的香炉(拍歪了)。

  

  寺内相当幽静,除了游人没怎么见到僧人,琉璃瓦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耀眼。还有那些港人还愿的对联金光灿灿的。在五台山去过的寺里,殿前的对联都很讲究,字体优美,装裱也十分精致。



  有人说那是煮粥用的大锅,我认为是消防用的。



  还可以看到远外的雪山,不知为什么看到那雪山总会想起玉龙雪山。

  从菩萨顶下,宾馆的老板娘就下车了,我们也少了一个包袱。接下来我们去了人说香火最旺盛的五爷庙,想了半天也没想清楚这五爷是谁,后来听一个讲是龙王的第五子。在台怀镇行走,几乎是从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到塔院寺中的白塔,这也算是地标性建筑了。



  塔院寺的入口。





  本来打算下午去显通寺和塔院寺的,不过人家关门挺早的,没赶上,大家开玩笑说,人家也过年啊。晚饭在路边的一家刀削面解决的,价格等各方面还算合理,还有明早有早餐,起码给人一种比较靠谱的感觉,不象宾馆那家,不在他家吃好象欠他似的。

 

  黛螺顶 初六早起准备爬黛螺顶,在五台山爬遍五台称为大朝圣,爬黛螺顶为小朝圣,时间关系不能大朝圣,怎么也得小朝圣一下。妻早上起来看风挺大,天也冷,遂决定和女儿选择在宾馆,不爬山了。昨晚女儿做梦高喊:“太贵了!”,把我们笑的不行,估计是老听我们说五台山里的物价高吧。再说说早餐,宾馆的服务人员极力推荐我们在这儿吃,后下楼一看只有粥、花卷和鸡蛋,每人8元,当时我想说跟麦当劳的早餐差不多了,后来大家决定不在这里吃,服务人员很不高兴,非是我们吃不起,只是我们吃的不值。在昨天那个店里我们吃到了油条、葱花饼、小米粥、鸡蛋,价格也相当。

  上山有三种方式,缆车,但春节期间不开;骑马从马道上山;步行1080级台阶上山,我们选择了后者。在上山时我们看到了两个小伙子也在朝拜,一个是一步一跪一拜,另一个是三步一跪一拜,后来了解大都在求父母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的,多好的孩子啊。



  石阶分好几段,每一段都几乎有个僧在以跪拜的方式清扫,前方放着一个化缘的碗,看他们挺辛苦的,每人都给了些钱,他们拿到钱后放在额前祈祷。



  半山处也有一个这样的景点,只是春节期间无人卖锁。最早听说山上有锁道的地方是华山,在一篇文学作品里面,“两个相爱的人一起登华山,自古华山一条路,其艰险可以想象,到了山顶之后,把同心锁锁在山顶的铁链上,然后把钥匙扔下山,这样两人会永远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很美,后来却发现,现在的名山大川中都有这项目,也不觉得美了,甚至会觉得浪费那些锁值吗?这些锁也要定期清理吧,不然越来越多也受不了啊。自然被破坏了也就不美了。



  从高处看五台山。





  爬了1080级台阶终于上到了黛螺顶。



  山顶风很大,吹的亭角的风铃不停的响,有浑厚也有清脆,很是悦耳。

  右内里的山门,票价八元。





  黛螺顶简介。



  寺内相当清静,几乎没有任何的商业气息,不知是春节期间这样,还是一直这样。这种清静才是我真正喜欢的,这才能感受到佛家的那种与世无争与包容。

  下山的时候我是们从马道下来的,遂又发现了一个金界寺。

 

 


  显通寺 让我惊奇的是显通寺始建于公元68年,快2000年的历史了。后历朝历代都维修,扩建,进而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从这石栏上也能看出历史的痕迹。



  天,多云,不然这金灿灿的殿和塔应是何等风景,塔上的风铃随风响个不停,相当好听。








  从显通寺出来,时间已经不早了,没再去塔院寺,解决午饭后踏上归途。

  之前查的Google和Bing的地图,还有导航都显示是走盘山公路后上的保阜高速,回到家后张强说从五台山出来不远就可以上,只是我们没发现,绕了好大一个圈子。行走在山西境内还好,无积雪,但过了河北界的路标之后积雪都没有清理,我只敢以20公里左右的速度行走,因为之前曾在雪地上漂移过,所以不敢开的太快。之间还遇到一点小惊险,在转过一道弯之后,对讲机里传说张强声音:“不要开车门”,正在纳闷的时候,对面路上过来一男子,头部有血,挺吓人的,拦车,减速,当接近时男子似乎要求助打电话,然后直接过来就拉车门,动作相当粗暴,本来我们打算停车帮助他的,一看这情景只好加速向前了,我们很担心开了车门后会不会再从旁边窜出几个膀汉来,幸好车开起来门是自动落锁的。那男子继续爬山向前,再向前看一辆蓝色轿车停在路边,似乎有撞过的迹象,我们猜刚才那男人可能撞车了,导致头部出血,但也不能确认,后打110报警说明情况,说着说着电话还断掉了,110也没回过来,看这路况出次警还是比较难的,尽管没有直接帮到人,我觉得我们做了我们能做的,也建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管多紧急,要让人相信你才会帮助你,莽撞的行为于事无益。

  上了高速后,一切就顺畅了起来,直到快到北京时,车多了起来。

 

  此次出行三天的时间,转了山西的北部,传说的各家大院过远,也就没去。出来带了两个镜头,一个是标头50mm F1.8,另一个是被妻摔坏的18-55,自去年的青海之行后就发现装备一个广角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次更是加强了装备广角镜头的决心。

2012年2月1日星期三

2012春节自驾征山西-悬空寺

  浑源 山西之行的第二天,六点钟起床,七点钟出发,在大同特意去了那个刀削面,到地方才发现还没开业,依然要等到初八,看来这次山西之行很难吃上正宗的刀削面了,本打算吃过早饭后直奔悬空寺的,因为没饭吃,所以只好到浑源解决早餐了。浑源是一个县,本来也不会给我们这种过客留下多深的印象,但因为这里的空气,着实让我们把它记住了,或许若干年过去之后依然是这印象。在还有数公里近入浑源县城之前,我们就发现路上有一层“雾”,车开过去才发现不是雾,是烟,闻着比较刺鼻。我们到达浑源的时间在早上八点左右,正是早上刚起床的时间,似乎各家各户都在这时开始点火取暖,随着进入城区,发现烟雾更为严重,几乎看不到天,我们不禁开玩笑说,这简直就是仙境啊,不过那种味道闻起来差多了。吃过饭,出了县城没走多远,天一下子蓝了起来。这要是把美国大使馆的PM 2.5监测仪放到这儿,还不得爆了啊。

  在网上听说浑源的小媳妇凉粉不错,到那儿一看,同样没开业,在斜对面的川菜馆解决的早餐,不得不承认四川人还真是勤劳。

 

  悬空寺在山谷里,为不闻鸡犬之声和避免水患而建在了悬崖之上,远远望去寺与山几成为一体。




  门票不便宜,125元/人,淡季价格,停车费10元/车。顺带说一下入口处的黑车比较多,就停在路边,那条路是个比较大的坡,黑车停在那里挡了一半的道,坡起不好的上坡要注意了。


  走近了看悬空寺,山脚下的壮观二字为李白所书,因为感觉太壮观了,所以壮字还多了一点儿,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是这么回事,没准就是李白先生喝多了呢,或者李白也恐高,多写了一点。

  从山脚下向上看,估算一下怎么也有20层楼高了吧。



  恰逢大年初五,很多人来悬空寺,后来才知道,原来当地人免费,所以很多当地人都来悬空寺了,因此在入寺的时候有好多人在这里堵着,因为上楼的口只有一个,楼梯窄窄的,我这身材上去都费劲。墙壁上题着两首诗,也不知道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虽然建在山上,但工艺依然精湛,有时候看到这此不由的想是因为劳动人民伟大,还是因为皇权至上才有一个一个这样的奇迹。

  据说这些柱子只是为了心理上感觉安全,其实并没有直到承重的作用。到了这儿开始有些恐高了,我恐高的症状就是腿发软。

  这个小阁楼不让过去,但建造的绝对精巧。





  寺里有佛,也有道,因为恐高加上人多,都没仔细看,下来的时候出了一身汗,别人都说冷,只有我热的够呛,他们都说我是恐高吓的,妻更夸张说我在上面的时候嘴唇都白了,反正我自己看不到,随你怎么说了。这个大雄宝殿是目前见过最小巧的了。

  还在等待入寺的人们,这里的管理不是很给力,也没个工作人员疏导,抱着孩子过来的时候我都有点打退堂鼓了,生怕出点意外。因为今天的游人格外的多,反而印证了我的疑问,关于寺承重能力的问题,显然是没问题的。



  下来再回头望去,壮观,并且腿还多少有些发软。

  徐霞客来过的地方。


  之前要来悬空寺是因为好奇和新鲜,等真要来了,忽然想起自己有些恐高,还在心里说自己明明知道有恐高的毛病还专挑这高的地方来,登寺的感觉是紧张、刺激、拥挤,幸亏妻很贴心的看着孩子,我的英雄威武形象在这里荡然无存了。

人生没有undo - 2018意外记

   不幸的一天    2018年1月13日是个星期六,天气不错,我们决定去滑雪,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又来到了Eldora,一个我们经常来的,离家比较近的滑雪场。还没进入滑雪场就看到工作人员开始分流了,因为滑雪的人太多了,我们就被劝了回去,但掉头后开了一个路口又感觉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