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聚会的安排之前和小猫同学讨论了好多次,第一个活动我们确定在局一中的大门口集合,现在都改叫实验中学了,门口也跟我们当年很不一样,当年一排小平房,每家都是针对学生开的小吃铺,有的叫第二食堂,有的干脆没有名字,中午和晚上放学的时候挤满了学生。现在变成了好几栋楼,完全没有了当年的样子,但是,这是我们这些人开始的地方,这次的聚会也从这里开始,具有不一般的意义。
如何来到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想当年我也着实经过一番曲折才来到了这里,后来老爸带我来入学的时候,更有一番感慨,报道之后老爸回去了,忽然之间留下自己来面对的时候,感觉到一种芒然,似乎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也不记得怎么就把那个阶段渡过了。所以在这里集合总会勾起每个人埋在心里二十年的记忆。
小猫同学到的早,赶上降温和老公坐在车里等我们这些人。到这里之前最纠结的是有多少同学能来参加聚会,从外地回来的基本上已经确定了,然而还在本市的同学却成了最不确定的,张强同学曾问过我若干次有多少人参加聚会,从最开始的三十多人,到后来估计二十多少,再到最后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了,到底哪些同学会来呢?可真正到了局一中门口的时候,看到同学后,来多少人已经不再是个问题了,哪怕只来一个人,我们在一起也是聚会!
艳洁同学和康红同学从哈尔滨开了一晚上的车回来的,早上五点发微信问去哪里,意外的是一群同学起来回应她们两个人,最后小猫同学安排她们住下,这一切都让人心里暖暖的。作为组织者之一心里颇为担心,两个女同学开一晚上夜车,近600公里的路回来参加聚会,任何一点小小的意外都会让我心里很不好受,还好,一切都安全、顺利。两人早上在酒店睡的正香被我们拉来局一中门口,说不来可就错过机会了,尽管疲惫还是出现在局一中门口了,同学们都热情的迎接她们两人。
小杨同学到的比较早,还特意穿个黄色的马夹,说显眼。
女同学到一起就这样,当年她们可不是这样。
收钱、记帐的两位同学。
看这到一起的亲切劲儿,窦子同学直到最后一刻才决定回来参加聚会,买不到票,想尽了各种办法,到了鸡西还没来得及回家看一眼。
校园里也跟以前不一样了,我们记忆中的那个小花园和孟家沟畔的大树都不见了,满眼的高楼,我们不知道该高兴还是叹惜呢?进来时恰逢学生下课,从他/她们那还有稚气的脸上似乎找到些许我们当年的影子。
后面这座楼是我们当年的教学楼,一二三层伴着我们从高一走到高三,然后毕业之后似乎就没再回来过。
合影了,话象是说不够似的。
终于可以安静下来照张相了, 我们集合了十四位同学,还好是两位数。
当年的同桌强烈要求合影。
女生们合影,左边扎小辫儿的是充数的。
这才是真正的女生合影,当年青涩的小女生们现在都不一样了,这里不能用任何一个词来形容她们,否则肯定会遭到群攻的。
男生们合影,这个可以随便说,现在都可以用老爷们儿来形容了,留胡子的,扎小辫儿的,还好肚子大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