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0日星期二

太平洋的那一边 (二)

Rocky mountain

  前些日子美国的同事来北京,我们陪着爬了长城,去了故宫,这次我们来,美国的同事带我们去科州有名的Rocky mountain。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大家认识的比较快一些,工作中合作起来也就容易些。
关于Rocky mountain的介绍可以看这里,同事介绍的版本相对来说简单些,也容易理解。早上八点左右美国的同事开着一辆七座的GMC出现在酒店,还带着她那刚一岁半的小孩,小孩子坐在安全座椅上,倒是挺老实,不过这也是刚开始,在寒喧了一阵后,我们出发。路上一点点介绍关于Rocky mountain,海拨3500米,山顶有积雪,这里也是科罗拉多河的源头……。

  单从数字上来讲并不感觉美国人开车有多快,因为他们是英制单位,限速在75Mile左右,而且大家都开那么快,你不会感觉自己速度有多快。可是折合成公里就是120km/h了,想想整条路上的人基本上都这个速度,这才叫调整。一路上看到很多美国人骑着摩托车同往Rocky mountain的方向,好多都是哈雷,想想哈雷在国内的价格和国内骑哈雷的人,还是真是比不了。电影中常看到美国人开皮卡,而事实也确实是美国的皮卡很多,很多大的都可以说是卡车了。很多人的车后面也会拖着一艘船,不用猜就知道他们是去湖边的,从路上遇到船的数量来看,有船的家庭很多,船应该是很popular的。还有很多的车后面挂着房车。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我们看到了很多卖房车的地方,也就理解为什么路上跑着那么多房车了。其实这一切我们都很难羡慕得来,美元的购买力不是一般的强,这点我们体会的十深刻,美国的油价、车价等也为美国人的生活状态奠定了基础,社会制度为其提供了保障,所以我们碰到的大多数人都有很好的生活态度,他们把家人放在第一位,他们每年都要带着家人都旅行,去享受生活,而我长这么大,面临的更多是忙碌的工作和闲下来忙着休息,从年初到年尾我们一直保持着这样一种状态,我也相信大多数人的状态和我差不多。





 

  Rocky mountain是收费的,具体多少不记得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小于10美金,而且是在10-15天之内可以多次使用的,也就是说你可以用这张票在10天内随意的进入国家公园的。在这点上美国人绝对可以说是“缺心眼”,“缺少经济头脑”,你看看中国的景点,类似这种自然景观哪个不是数百元?远的不说,单说今天春节刚去过的大同石窟和五台山,票价分别为150元和220元,而且这还是执行的淡季门票价格,要是旺季,你好好想想吧,那得多少银子啊,而且门票只是一次性有效。要是象中国这样,你们用得着向中国借钱吗?美国人,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真想说,你们得保持本色,记住,你们是资本主义国家。









  
  山上有雪,有的地方的雪很厚,足有一米以上,但路上没有积雪,也见不到工人,只是下山的时候看到了一在些碎石机停在路边。关于人少这点真的很有意思,可以说和北京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在北京你出趟门,可以说到处都在建设,盖楼、地铁、修路、修管道等等,而且经常是先把路修了,然后再挖开,修下水道,把路再铺上,过两个月再挖开,这次是修其它管道,不用听说,我就遇到过好几次。而在美国很少见到施工的地方,即使见到了,经常看不到几个工人,好不容易看到一次修路,就三四个人和几辆施工车。

  山上也有旅游购物,除了当地的一些石头等特产,有近80%的商品是Made in China,看了半天我想还是尽量不要买个Made in China的纪念品带回去了,东西好坏不说,肯定得被人笑话。在随后的日子中也见到了很多Made in China的商品,喜忧参半,喜的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见到这么多中国生产的商品,忧的是那些商品大都是服装、玩具等低附加值的产品,我们能生产这些东西靠的是工人的低工资,想到这儿谁能不忧呢。还有这些出口的Made in China大都质量很好,即使折合成人民币价格也不比国内的高多少,甚至还要低。在北京卖服装的都有个术语“外贸原单”,就是说这东西本来是要出口的,现在转内销了,质量很好。为什么同是Made in China的东西,质量会不一样呢?我们能为别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却不能给自己提借高质量的产品。

  类似的问题也同样反应在食品上,我们去的时候正好赶上皮鞋奶风波,大家都说指不定我们哪天喝的奶里就有皮鞋呢,可是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到了美国之后这一点不用担心了,在第一天的早餐时,几个同事拿着酸奶开玩笑说,这里会不会有皮鞋?你说呢。











从山上下来,我们去山下的一个小镇解决的午餐,披萨,这跟在必胜客吃到的差不了多少,有的还不太习惯。

  一个美国人和华人生的小女孩,孩子爸爸看上去很酷,看上去象电影中的美国大兵,但说起话来挺温和。小孩子很害羞,不太敢跟我们打招呼,爸爸在旁边鼓励着。
 

看这一排哈雷。





 

  镇虽小,却挺有味道,可能是新鲜的缘故,看什么都挺有个性的。还记得那个小镇上有家非常不错的糖果店,那棒棒糖相当好看,后悔没给女儿带回来些。
 

2013年7月29日星期一

太平洋的那一边 (一)

  之前在QQ上签名末班车,几个朋友问我怎么就末班车了。其实说的是这次美国之行,换了工作之后,老板就说今年要出差,要准备护照,然后是签证。三月初特意回了趟老家办护照,虽有波折但还是办了下来,第一步总算迈了出去。接下来准备办签证,本来大家最担心的是曾经当过兵的经历,但事实上大使馆的签证官根本就不在意是否当过兵,就直接把我给拒签了,因此基本上这次美国之行的可能性就不大了,谁知后来老板又找了她的老板,一层层的上去,并再次同大使馆沟通,没想到又得到一个再次面签的机会,而这一次竟然过了,赶在出差预订日期前的两周我拿到了签证,接下来再准备公司的信用卡,竟然也在一周左右拿到了,一切都象在赶一样,而这趟末班车竟然被我赶上了,除了幸运更重要的是还有很多人的努力与帮助。

  就这样我第一次走出国门就成形了,想想这些年似乎有种不敢相信的感觉,在部队学习工作了九年,后来发现竟然办个护照都成了奢侈的要求,据说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这次的路安排有些复杂,第一个目的地是一个叫Love land的城市,在科州,但得从San Francisco转机。经过十二个小时的飞行,我们到达了 San Francisco,顺利的入关,突然之间满眼的英文颇有些不习惯。再等了两个小时后我们转机去Denver,美联航国内的飞机不提供食品,只提供一些饮料,还好时间不算很长。到达Denver时已经当地晚上七点了,可是已经困的不行了,下了飞机再去Avis租车, 又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总算到达酒店,和之前先到的同事汇合后,休息。第一次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开车,而且还是夜间感觉相当的不同,车速都很快,公路中间的隔离带很宽,大都是草地,不象国内是钢铁的护栏,标志牌比国内的小,不太习惯,对面驶来的车没有开远光灯的。

  时差并不是很好倒,早上四点多就醒了,而醒了之后就再也睡不着了。拿起相机出去转了一圈,除了酒店的工作人员和几个同住酒店的人,几乎没见过其它人。人少,空气也相当的新鲜,周围有一大片都是酒店,颇为不适应的就是人太少了,少得会让人有错觉,这里到底有人住没有。









  酒店提供的早餐,自助式的,除了酸奶和面包其它都基本上不认识,第种都试了一下,有的味道还可以,有的味道实再是不适应。





  太阳出来之后,天空的蓝和草地的绿象增加了饱和度似的。









  国内的高房价,很羡慕美国人的住房,他们大多数人家的房子在我们这儿都得叫别墅,而且人家不但有房子,还有房子下面的地。其实我们也知道有些东西是羡慕不来的,如果不是通过学习走出小时候那个小城市,现在可能还住在二三十平米的小房子中呢,人生就是充满着不确定。








 



人生没有undo - 2018意外记

   不幸的一天    2018年1月13日是个星期六,天气不错,我们决定去滑雪,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又来到了Eldora,一个我们经常来的,离家比较近的滑雪场。还没进入滑雪场就看到工作人员开始分流了,因为滑雪的人太多了,我们就被劝了回去,但掉头后开了一个路口又感觉不甘心,...